CPU常見故障解決
CPU隨著工藝和集成度的不斷提高,核心發熱已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因此目前的CPU對散熱風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散熱風扇安裝不當而引發的問題相當普遍和頻繁。如果你使用的是Pentium 4或Athlon之類的CPU,請選擇質量過硬的CPU風扇,并且一定注意其正確的安裝方法。否則輕輒是機器重啟,重輒CPU燒毀。
另外,如果在BIOS中檢測發現CPU溫度上升過快,也可能是CPU散熱器出現了問題,亦或是安裝不正確。過高的工作溫度會出現電子遷移現象,從而縮短CPU壽命。對于CPU來說53℃下溫度太高了,長時間使用易造成系統不穩定和硬件損壞。
三、CPU頻率自動下降故障分析與排除
故障現象:一般正常使用中的電腦,開機后本來1.6GM—Hz的CPU變成1GMHz,并顯示有“Defaults CMOS Setup Loaded”的提示信息,在重新進入 CMOS Setup中設置CPU參數后,系統正常顯示166主頻,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又出現了以—上的故障。
故障分析排除:這種故障常見于軟設置CPU參數的主板上,這是由于主板上的電池電量供應不足,使到CMOS的設置參數不能長久有效地保存所致的,—般當故障出現的時候,將主板上的電池更換即可解決。
另外,溫度過高時也會造成CPU性能的急劇下降。如果電腦在使用初期表現異常穩定,但后來性能大幅度下降,偶爾伴隨死機現象。那么如果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無發現,用Windows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進行整理也沒用,格式化重裝系統仍然不行,那么請打開機箱更換新散熱器。
配備了熱感式監控系統的處理器,它會持續檢測溫度。只要核心溫度到達一定水平,該系統就會降低處理器的工作頻率,直到核心溫度恢復到安全界限以下。這就是系統性能下降的真正原因。同時,這也說明散熱器的重要,推薦優先考慮一些品牌散熱器,不過它們也有等級之分,在購買時應注意其所能支持的CPU最高頻率是多少,然后根據自己的CPU對方抓藥。
四、針腳接觸不良造成主機無法啟動故障分析排除
故障表現:在2004年為朋友組裝的一臺兼容機,選用了英特爾賽揚1.7GHz處理器,使用兩年一切正常,最近在一次將搬家后,愛機卻無法啟動了。風扇運轉正常,CPU溫度也不高,更換內存條也試過,不能解決問題。
故障分析與排除:按下機箱電源后,機器沒有任何的反映,為故障排除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沒辦法,只能利用替換法查找出問題的所在。于是從朋友那里借來一臺配置差不多的電腦,先從電源開始,用替換法逐一步查找故障。更換朋友的CPU后,機器啟動正常,運行測試程序三個小時也沒出現不穩定的現象。難不成是機器的處理器壞了,不應該的,這臺機器一直以來并沒有超過頻,并且朋友也并不經常使用,而唯一的應用就是辦公上網。另外,CPU風扇運轉一直很正常,這也顯示處理器應該沒有問題。于是順手將我的CPU插在朋友的機器上。開機后一切正常,運行也很穩定。
這就怪了,CPU和主板都沒有問題,但這塊主板卻無法認我原來的CPU,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仔細觀察兩塊CPU,一塊1.7GHz,一塊 2.0GHz,同樣為478針的賽揚,但好像并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同。經過仔細觀察,忽然發現CPU的針腳上有輕微的夾痕。隨即想起,是不是由于CPU插座和CPU針腳之間的接觸不良造成的故障。可是CPU插座有478個腳,是哪個腳接觸不良呢?考慮到朋友的那塊CPU能在我的機子上正常運行,這種接觸不良應該是比較輕微的,于是將我的CPU插入CPU插座內,同時輕輕下壓CPU插座上的扳手,當感覺拔插CPU有了一定阻力時,將CPU強行從插座中拔出(這一動作有一定危險性,注意插座扳手不可壓得太緊,拔CPU時要垂直向上用力,否則CPU針腳彎了就很麻煩了)。如此重復幾次,再重新裝入CPU,扣上風扇,開機后,一切正常。
故障總結:這種故障并不常見,由于CPU針腳上鍍有金,同時按Intel的要求,CPU插座上也需要鍍金,由于黃金導電性能好,不易氧化,所以CPU 和插座間并不容易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但隨著市場價格競爭的激化,有不少主板上的CPU插座并沒有鍍金,或者鍍金的厚度低于Intel所要求的厚度,因此在使用中,隨著時間的推移,CPU插座易產生一層氧化層,使CPU和插座間出現接觸不良,導致機器死機等情況。而我使用的方法也就是讓CPU針腳與插座進行摩擦,從而破壞插座上的氧化層,這樣就可以使CPU和插座間的接觸盡可能變好。
五、CPU難以超頻故障分析與解決
故障表現:去年購買的AMD速龍3000+處理器,金士頓512M×2 DDR400內存,技嘉NF4芯片組主板,希捷酷魚九代160GB SATA硬盤,七彩虹7600GT顯卡,正常工作時絲毫沒有問題,卻無法對處理器進行超頻,這讓筆者感到非常郁悶。
故障分析與解決:看過這套配置,處理器還是具備相當高的超頻能力,超到2GHz沒有問題。配置中的其它配件都是名牌的產品,應該不會是超頻的主要屏頸,會不會是電源的問題吧?由于配件中使用了機箱自帶的電源。雖然電源上標稱的300W,但在測試中,30分鐘測試之后,從測試結果圖中,發現該電源的+ 5V端已經嚴重負載,電壓波動最高到了5.24V,幾乎達到了+5V端所能承受的上限(+5V合理波動范圍:4.75V~5.25?V),同時+12V電壓也出現了一定升高,最高到了+12.2V。看來這臺電源真不怎么樣,負載能力較差,況且OCCT的參數我還設定得比較保守,如果將CPU占用率調到 Highest最高,恐怕連測試都難以堅持下去了。
于是再仔細觀察這臺雜牌電源,發現這臺電源存在嚴重的“縮水”現象,它的各個端口輸出功率實在太小了:+12V~6A、+5V~13A、+ 3.3V~5A、-5V~0.5A、-12V~0.5A,輸出功率就130W左右,天知道這個數字還有沒有水分,如果有,那它根本就無法支持高功耗的 AMD處理器,更別說是超頻了!于是更換電源,CPU外頻立刻穩超166MHz,但是上200MHz就得加0.05V電壓。不過這已經令我滿意了,看來超頻失敗真的是電源在作怪,這么優秀的CPU差點就被“浪費”了。
抓緊時間去市場中購買了一個品牌的額定功率為300W的電源,換上后再進行測試,這次直接將外頻調到250MHz,重新啟動后機器順利啟動了,運行各種游戲、應用軟件均沒有問題,至此,問題的真兇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