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件知識系列學習- 顯卡篇(一)
電腦硬件知識系列學習- 顯卡篇(一)
一:顯卡容量
顯卡容量也叫顯示內存容量,是指顯示卡上的顯示內存的大小。顯示內存的主要功能在將顯示芯片處理的資料暫時儲存在顯示內存中,然后再將顯示資料映像到顯示屏幕上,顯示卡欲達到的分辨率越高,屏幕上顯示的像素點就越多,所需的顯示內存也就越多。而每一片顯示卡至少需要具備512KB的內存,顯示內存可以說是隨著3 D加速卡的演進而不斷地跟進。而顯示內存的種類也由早期的DRAM到現在廣泛流行的DDR,DDR2/DDR3。 顯存與系統內存一樣,也是多多益善。顯存越大,可以儲存的圖像數據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與顏色數也就越高。以下計算顯存容量與分辨率關系的公式: 所需顯存===圖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
例如要上16bit真彩的1024×768,則需要1024×768×16/8===1.6M,即2M顯存。顯卡維修
對于三維圖形,由于需要同時對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進行處理,因此公式為:所需顯存(幀存)===圖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
例如一幀16bit、1024×768的三維場景,所需的幀緩存為1024×768×3×16bit/8===4.71M,即需要8M顯存。
二:顯存的種類
顯存的種類有EDORAM、MDRAM、SDRAM、SGRAM、VRAM、WRAM、DDR等許多種。EDO顯存曾用在Voodoo、Voodoo 2等顯卡上,但目前已消聲匿跡。SGRAM顯存支持塊寫和掩碼,可以看作是SDRAM的加強版,曾流行一時,但由于價格較SDRAM稍高,現在也已甚少采用。目前顯卡上被廣泛使用的顯存就是SDRAM和DDR SDRAM了。SDRAM可以與CPU同步工作,無等待周期,減少數據傳輸延遲。優點是價格低廉,在中低端顯卡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DDR是Double Data Rate是縮寫,它是現有的SDRAM內存的一種進化。在設計和操作上,與SDRAM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DDR在時鐘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輸數據,而SDRAM則只可在上升沿傳輸數據,所以DDR的帶寬是SDRAM的兩倍,而DDR比SDRAM的數據傳輸率也快一倍。如果SDRAM內存的頻率是133MHz,則DDR內存的頻率是266MHz,因此在中高檔顯卡上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