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電源控制芯片故障檢查步驟,電源控制芯片故障檢修流程
筆記本電腦電源控制芯片故障檢查步驟,電源控制芯片故障檢修流程
(1)了解故障現象及發生故障前的具體情況,查看典型應用電路圖和電源控制芯片內部功能原理圖,了解該芯片的電路組成及關聯電路的工作原理、工作過程等信息。根據故障現象、電路圖分析、判斷可能的故障原因。
(2)外觀檢查:在未加電的情況下,檢查電源控制芯片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的外觀有無明顯異常。如芯片有無燒焦、裂痕,電容有無鼓包、漏液,電路板有無明顯的損壞,焊接點有無開焊的痕跡等。如果出現這些問題,應重點檢測這些元器件及相關的元器件。
(3)如果沒有明顯的外觀異常,可以進行加電檢查。加電后檢查芯片及相關元器件有無溫度。如果沒有溫度,一般為元器件沒有進入工作狀態,應檢查芯片的供電電路。
(4)與電源控制芯片相關的場效應管、小阻值電阻、電容,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應重點對這些元器件進行檢測。
在具體檢測的時候,測量供電電路的對地阻值和輸出電壓,可以判斷電路是否正常。測量供電電路的對地阻值,可以用指針萬用表的RX1擋。在斷電的情況下,先測量供電電路中的場效應管引腳的對地阻值,該阻值一般應在300Q左右,最低不應低于100Q,然后再測量一次反 方向電阻值,如果差異不大,表示正常;如果阻值很小或為0,說明存在故障。
測量電壓是否正常,主要是檢測相關電路中場效應管的對地電壓。上場效應管的漏極(用字母D表示)應接2.5V、5V等電壓(在應用電路圖中會有標注),場效應管的柵極(用字母G表示)應接電源控制芯片,上場效應管的源極(用字母S表示)與下場效應管的D極相連,該端為電壓輸出端,電壓通常為0.8—2V(輸出電壓由CPU類型決定)。主板中應用的大部分場效應管引腳排列為G、D、S,場效應管的散熱片與D極相連,所以在測量電壓時,可以將萬用表的黑表筆與鍵盤或者鼠標插座上的金屬罩相連(接地),紅表筆接場效應管的散熱片。如果測得的電壓為SV或12V,說明該端為電壓輸入端。再測量另一個供電場效應管散熱片上的電壓,若該電壓為0.8~2V,說明電壓輸出正常。反之,則說明電路有問題。
當輸出端電壓不正常時,測量上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的輸入電壓及電源控制芯片的Vcc引腳端的供電電壓是否正常。
在主板的實際維修當中,由于場效應管是最容易損壞的元件,而且多數損壞為被擊穿,所以需要掌握場效應管的具體檢測方法。
場效應管的檢測方法:把數字萬用表調到二極管擋,用兩表筆任意觸碰場效應管的三只引腳,好的場效應管在測量的時候只應有一次有讀數,而且數值在300~800左右。如果最終測得只有一次有讀數且為O,須用萬用表短接場效應管的引腳,重新測量一次。若又測得一組300~800的讀數,則此管為好管。將萬用表調到二極管擋,用萬用表的兩支表筆測量D、S極和G、S極,看看兩極之間的讀數是不是很小,如果這個值在50以下,則可以判斷這個效應管已經被擊穿。